5月14日,中共鳳慶縣委宣傳部組織縣教育局、縣科委等部門和鳳慶縣部分茶企代表,鳳慶縣職業技術學校滇紅班的學生一行60多人,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走進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鳳慶茶廠老廠區(滇紅集團),學習愛國主義精神。在講解員的引領下,大家一同瞻仰了“滇紅茶”創始人馮紹裘銅像,參觀了滇紅集團歷史展覽館,展覽館內滇紅茶創制、滇紅集團發展的圖文記錄、實物資料,講述了滇紅茶實業救國、實業報國所做出的貢獻,一代又一代滇紅人勇于拼搏、積極進取的故事,觸動著每一個參觀者。鳳慶縣職業技術學校滇紅班王映雪同學表示,“平...
走進滇紅集團的廠區,你會發現原料收購車間和質檢部的審評室窗戶有些特別,是凸出來的,看起來就是一個直角三角體鑲嵌在墻壁上。為什么這里的窗戶會凸出來呢,造型還這樣特別?原來,原料收購車間和質檢部審評室,凸出來的窗戶是為茶葉審評特別設計的,是為了保證審評時光線充足特意設置的。審評室背南面北開窗,窗是斜斗形,窗口斜度為30°,凸出窗口和兩側裝置了黑色遮光板,斜斗頂部呈90°,用玻璃瓦做屋面,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得光線充足柔和,且穩定均勻,從而保障評茶的正確性。茶葉的品質是由茶葉的外形和內質所組成,通過茶葉感官審評來評定茶葉品...
5月6日,臨滄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李壽志在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龔世華等人的陪同下,到滇紅集團實地走訪調研。李壽志參觀了滇紅集團多功能展示廳,并與滇紅集團副總裁吳丹遠進行交流,詳細了解了滇紅集團發展歷程、企業文化、生產經營、產品研發和平臺推廣等情況。李壽志對滇紅集團在臨滄茶產業發展中作出的積極貢獻給予充分肯定,希望滇紅集團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堅定信心,實現穩步發展。
2021年5月7日,云南滇紅集團與臨滄技師學院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項目正式簽約,標志著云南滇紅集團和臨滄技師學院全面合作關系的建立。簽約儀式在臨滄技師學院報告廳舉行,臨滄技師學院院長劉開勝和滇紅集團副總裁吳丹遠分別代表校企雙方簽約。臨滄技師學院是國家重點技工學院、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致力于服務本地經濟的發展,為特色產業及工業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優秀技能人才,近日獲批晉升為技師學院及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制茶專業培訓基地。滇紅集團是第一批與臨滄技師學院簽訂校企合作的企業,將與臨滄技師學院在專業人才培訓、社會培訓拓展、產業...
5月2日,鳳慶縣教育體育局組織全縣19所中學初中三年級249名品學兼優學生,參加“圓夢蒲公英”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該活動專程到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滇紅集團參觀學習,接受紅色教育。暮春時節,微風習習,同學們身著整潔的校服,佩戴著鮮艷的團徽,神采奕奕地揮舞著國旗,在教導員的帶領下走進了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滇紅集團,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滇紅集團創建于1939年,是中國名茶“滇紅”發源地,在抗日戰爭時期,滇紅茶作為當時換取外匯支援抗戰的重要戰略物資之一,被譽為“抗戰茶”、“愛國茶”。20世紀50年代,一噸“滇紅”換回1...
文:楊德燦梁啟超先生曾說過,文化是一種茶垢。說的是文化形成需要長期的積淀,文化一經形成,便會在特定的人群中世代相傳。茶鄉鳳慶,被譽為文獻名邦,號稱滇西文化重鎮。在深厚的文化底蘊之中,茶文化是其鮮活的靈魂,為鳳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一直流淌在一代又一代鳳慶人的血脈中相互傳承,生生不息。翻開《鳳慶縣志》,猶如開啟一扇厚重的歷史之門。鳳慶古為蒲蠻之地,亦稱蒲門,早在春秋戰國以前便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西漢屬益州郡地,東漢、蜀漢屬永昌郡,唐南詔屬姚州,宋歸永昌,元設順寧土府,明萬歷年間改為流官制,稱順寧府,清乾隆年間置順寧縣,...
文:楊潤年華夏之大,無奇不有,地分九州,東南西北,氣候各異。人口眾多,星羅密布,民族習俗,不盡相同。名山大川,縱橫千里,奇珍異寶,遍及全國。如北國紅參,益壽延年。西土蟲草,強身健體。而南國有佳木,謂之茶樹。茶樹,喬木也,茶者,茶樹之芽葉也。然制茶之道多多,南國各地,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各有千秋。但凡制造綠茶,生產工具極其簡單,具有一定規模的制茶初制所,只需有一臺殺青機,一臺揉捻機,一臺解塊機和一臺烘干機即可。制造紅茶,連殺青機都不需要,工具只需一臺揉捻機,一臺解塊機和一臺烘干機。茶農在家中制茶,最簡單的只需一口大鍋...
文:彭春禾自古以來,順寧(今鳳慶)城就有不計其數的、很出名的特色小吃,在二十世紀初葉,這些小吃大多集聚在文明街及其周邊。那時候,每每晚上上燈時分,一街的燈火與熙攘的人流勾畫出一派熱鬧繁華的夜市商業景象。南腔北調的吆喝聲街頭起時街尾落,那吆喝聲聽得讓人沉醉。賣玉麥糕的一路吆喝:“玉——麥糕”……后邊便會有頑皮的孩童緊跟著冒出來一句“挨——老刀!”這樣幽默的唱和總能引得人們幾聲開心的笑呵。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玉麥糕的字號順口叫成了“挨老刀家的玉麥糕”,這雖是一個口語上的噱頭,卻也不失為一種佳話。那年月,文明街由卵石鑲成...
文:陳開心圖:龔正新徐霞客是明朝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也是歷史學家、文學家。讀《徐霞客游記》給我的最大感覺是徐霞客惜墨如金,不拖泥帶水,十個字能說清楚的事情,絕不會寫出十一個字來。可他在順寧(今鳳慶)境內的11天里,卻洋洋灑灑地寫下了10550字的游記。“初六日晨起而飯。其夫至,付錢整擔而行;以一飯包加其上,輒棄之去,遂不得行。余乃散步東溪,有大木橫其上為橋,即順寧道也。仍西上公館,從其西南下西溪,是為猛峒道。有茅茨從北岡上,是為錫鉛街子。問得一夫,其索價亦貴甚,且明日行,遂返邸作記。”這是徐霞客進入順寧境內寫的第...
文:楊明柱橫斷山云蒸霞蔚,瀾滄江滾滾向前。在梅花綻放的古驛小溪畔,在茶林春深曲徑通幽的阡陌間,在窗外日光彈指而過的石階前,一款撩人心神,讓人快意無限的滇紅茶品——“經典58”遺世獨立、芳名遠揚。她高傲地挺直腰桿、亭亭玉立地站在世人面前,以她那高貴的血統演繹著紅濃可人的樂章,講述著上世紀50年代的歲月。上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突破了帝國主義的封鎖,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全國人民豪情滿懷,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書寫著中華民族的新篇章。茶葉行業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捷報頻頻傳揚,滇紅出口創匯再創佳績,以青...
文:楊秀杰古代的二十四節氣很有意思。谷雨,雨生五谷。即是說,雨水滋潤萬物,萬物得以生長。也是在谷雨前后,鳳慶縣的各大茶山迎來了采摘大葉種茶的大好時節。茶樹對鳳慶人來說,沒什么神秘,卻讓人心生敬畏和感恩。它們是茶農房前屋后自然生長的上天恩賜,一山連一山,一片接著一片。你看不到山頭,望不見山腳,站在山上,就站在了茶樹林里。你來不及贊嘆造物主的神奇,茶葉就在茶農手指之間跳起舞來了。茶對于鳳慶人來說,也并不稀奇,卻被格外珍視。它們像是茶農精心呵護的寶貝,每一次的成長與茁壯,都讓他們歡天喜地。茶樹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吸附周圍植...
近日,滇紅集團員工楊明柱撰寫的人物通訊《滇紅之父馮紹裘》、考察報告《鳳慶古茶資源考察紀實》;電視光盤片名書法字體《中國滇紅第一村》、《順寧文化廣場》地名標石、《神工無極》臨翔區博尚鎮窯廠匾等五個作品獲云南省版權局著作權。著作權受到我國法律保護。2021年3月初開始,楊明柱同志經過向鳳慶縣文聯、鳳慶縣版權局、臨滄市版權局和云南省版權局申請,2021年4月15日,經省版權局的審核批準,楊明柱撰寫的人物通訊《滇紅之父馮紹裘》、考察報告《鳳慶古茶資源考察紀實》等五個作品獲著作權專利。《滇紅之父馮紹裘》和《鳳慶古茶資源考察紀...